企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   文章详情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180米标准管节安装

7月30日22时50分,经过28小时的出坞、浮运、系泊和沉放对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3管节顺利完成深海安装,这是岛隧工程首个180米标准管节,创造了沉管隧道安装新纪录。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海涛,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中国交建副总裁陈云,中交岛隧项目总经理林鸣、党委副书记杨增林,公司总经理毛元平、副总经理吴利科、李一勇等出席安装誓师动员大会。
    E3管节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排水量约为7.8万吨,灌水后总重超过8万吨,体量比E1管节增加了60%,是岛隧工程首个真正意义上外海深水安装的沉管隧道。
    7月29日19时15分,在精确的指挥和严密的操作下,8台25吨绞车、4台65吨绞车和8台120吨卷扬机交错带缆、换缆,经过22步出坞工序、59道操作步骤,首节180米标准管节正式绞移出坞。21时25分,8条拖轮依次带缆并完成编队,采用4艘拖轮吊拖、4艘拖轮绑拖的方式,在11艘警戒船的护卫下进行浮运拖带。
    7月30日9时58分,管节顺利到达系泊位置,结束了全长12.6公里的浮运拖航。14时,全部沉放准备工作完成。
    通过集成式操作系统和深水无人沉放对接系统的运用,船机组织、计划执行和作业效率效果空前,管节于18时30分顺利着床,22时50分,经过拉合单位初步对接、水力压接等步骤,对接端GINA止水带充分压缩,将E3与E2管节紧紧连接,首节180米标准管节浮运安装圆满完成。
    安装过程中,随着体量的增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E3管节浮运安装遭遇并克服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庞大的体量使得E3管节迎流面积增大,解决了拖轮拖力与海流阻力的作用难题;长度比前两节沉管长出近70米,解决了加长版“航母”在拖航中的姿态控制难题;管节系泊的每一次带缆都要经受流速、流向的影响,解决了走锚的危险难题;深水无人沉放对接测控系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无线应用,成为此次浮运安装的创新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