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庆80周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局庆80周年   >   文章详情   >  

筑港钩沉⑧:新中国第一个圆沉箱“诞生下水记”

1954年春,旅大工程队(三公司前身)接受了旅顺老虎尾潜艇码头的施工任务,码头结构为圆沉箱突堤码头,是新中国筑港史上第一次浇注圆沉箱。

 

 

新建旅顺潜艇码头为栈桥式,由抛石斜坡式引堤和栈桥码头两部分组成。码头长72.4米,两侧靠船。码头由7个桥墩组成,每个桥墩安放1个圆形混凝土沉箱,沉箱直径7米、高10米。

这是旅大工程队第一次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形沉箱,没有预制平台,就在倾斜的滑道上预制。预制沉箱采用木质笼屉活动式外模板,内模板是圆柱形整体。当时施工手段落后,上料用木斗,震捣用人工捣铲,分灰用铁簸箕,只有搅拌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当时老虎尾第二施工所只有几十人,干部工人一齐上,一班到底,连续干了30多个小时才浇注完成。最后收工吃饭时,技术员黄明乾只啃了一口馒头就呼呼大睡起来,谁也叫不醒,有的施工员更是足足睡了一昼夜才醒。

全部沉箱浇注完成后,沉箱下水采用“自溜”工艺。将沉箱坐落在倾斜的木质滑道的撬车上,由“磨关”牵拽到下水滑道。木滑道上涂满了黄油、石墨,使沉箱顺利“自溜”下水。

1954年7月17日,溜放沉箱开始。圆沉箱静坐在倾斜的滑道上,身上捆上钢丝缆,犹如等待下水的大船。工地上红旗飘舞,人头攒动,前苏联海军一位少将也亲临现场,更增添了庄重严肃气氛。

只听总指挥杨德胜同志一声令下,卷扬机开动,断开捆在沉箱上的钢缆,圆沉箱便沿着涂满黄油的木滑道,平稳而飞速地滑下去,仅用15秒钟,沉箱便顺利地入水飘浮。

此时,工地上一片欢呼声。一位前苏联军官按照俄罗斯民族习惯,猛然摔下几个空酒瓶,以示庆祝。1955年10月,旅顺潜艇码头竣工,共和国第一个沉箱重力式码头自此正式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