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天津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首座集装箱码头

2017-2-28
2021-04-05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大幅上升,但当时我国万吨级以上泊位仅有92个,其中水深超11米的深水码头只有4个,加速港口建设刻不容缓。在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三年大建港的热潮。全国拟新建深水泊位36个,其中天津新港扩建是三年大建港的主战场。天津港有13个深水泊位工程,均由一航局负责建设。

 

 

大建港期间天津港建设现场

1973年,天津港第一突堤和三、四港池码头开工建设。第一突堤码头采用高桩梁板结构,东侧2个泊位在设计时,前方承台上部结构采用门机梁、火车梁、简支板。在当时,这样的设计能够在受力合理的情况下,节省材料、减少成本。但这种结构构件因种类繁杂,施工组装量大,钢筋电焊接头多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建设人员决定修改泊位设计,从构件大型化入手,将码头的上部结构改为门机梁、火车板,所需构件数量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加快了施工进度。

19739月,施工进入紧张阶段,一航局打响大战一百天施工会战。建设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第一工区打混凝土桩,直桩打设由每台班35根提高到1012根,斜桩打设由4根逐步达到8.5根。安装钢筋混凝土没有吊机,建设者就自己动手架起土龙门吊解决。1974年初,建设者们打破水上打桩冬季不施工的惯例,顶着凛冽的寒风,继续两班作业打桩。

 

 

197371日天津港新建码头工地开锤打桩

筑港队伍中,有一名老物资员叫李元和。他仅清扫装卸水泥过程中散落的落地灰,每年就节约水泥50多吨。他带动大家将12万个废弃水泥袋子一个一个重新抖净……有人做过检验,每个袋子平均能抖出水泥54.5克。仅此一项,就为国家6500多公斤水泥。

天津港施打的1500余根钢筋混凝土码头基础桩,因地层构造较复杂,许多还不到设计标高,但贯入度已经达到设计标准,这就造成桩头参差不齐,影响后续施工。海上沉桩的质量标准,主要参考的是贯入度,当贯入度达到设计标准时,就要截去多出设计标高的桩头。当时起重船安排不开,有一位叫李大环的建设工人,主动请战。他手持风镐、撬棍,硬是靠双手截掉了一根根横断面约半米粗的坚硬桩头,最多时一天截除36根,超过起重船每日截桩头32根的最高纪录。职工们赞叹:李大环一人顶条大吊船。

 

 

浇筑混凝土

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工期拖一天精神感召下,一航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1973年到1975年三年间,一航局在天津港建成了13个泊位,共计岸线长达2979米,码头总建筑面积137364平方米。其中,一航局建设的第三港池1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全集装箱专用码头,它的建设和投产使用标志着天津港已经跨入现代港口行列。

解密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