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建设   >  领军人物

创新是一种享受

2016-2-28
2020-02-20

——记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德进

人物档案:刘德进,1964 1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本科毕业,中交一航局副总工程师兼二公司总工程师,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全国水运建造大师等荣誉称号。获国家专利金奖1项,发明专利61项,总数16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水运协会、航海学会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2项等奖项。 

 

“刘总每讲一段话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那晚他的讲话赢得了7次掌声,他当之无愧!”一航局二公司副总经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冯海暴还清晰记得港珠澳大桥全部沉管作业完成后的那个庆功宴,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和安装团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刘德进。  

 “意外”“没想到”,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技术负责人,刘德进却笑着对记者说没想到集团会把港珠澳大桥项目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项目交给了二公司。

自主创新挑战世界难题

刘德进介绍说,当时外海大型沉管浮运安装技术只有荷兰一家公司拥有,并已在中国注册了专利。针对港珠澳大桥的海底沉管隧道,荷兰公司更是开出了1.5亿欧元(当时约1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技术咨询费,但既不负责安装,也不提供设备。最终谈判谈崩了,荷兰人甚至当面对谈判的中方人员唱祈祷歌:“上帝保佑”。

抱着学习的态度,刘德进开始关注和探索相关技术,并于2007年成立了沉管隧道技术研发组。

要在40多米深的海底建一条海底隧道,地质条件没有先例可循;中国没有在外海建造沉管工程的经验可循;所有核心技术被垄断……刘德进的探索难度可想而知,也只剩下“自主创新”这一条路可走。

世界第一座跨海沉管隧道是建于1958年的古巴哈瓦那沉管隧道,之后有连接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其后是于2010年竣工的韩国釜山-巨济海底隧道。早在2009年,刘德进就带领研发小组赴韩国釜山-巨济跨海通道项目参观。

韩国人不允许实地观摩,临行前带上的测绘工具也失去了作用。一航局二公司老职工杨瑞亮告诉记者,研发小组出发前经过了两次讨论,问题列了好几页纸。从中午问到天黑,韩国接待方直言他们是所有参观团里问的最多、最细、最专业的。

打破沉管技术国际垄断

一航局二公司副总工程师曲俐俐告诉记者,为了深入研究,刘德进查阅了世界上所有沉管技术的材料,研发小组也记不清开了多少次“头脑风暴”,就连会议室的名字都改成了“智慧碰撞室”。

“荷兰公司的沉管隧道技术只有一套方案,刘总拿出了两套技术方案。仅是沉管水下精调技术一项,就研究出了6个方案进行充分的比选。”2011年,冯海暴被“师傅”刘德进推为技术汇报人,向中国交建总工程师、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林鸣介绍了沉管安装的技术方案。

经历了四年的技术储备、研究和攻关,刘德进带领研发小组绕过了荷兰公司沉管安装技术的专利,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形成了一整套大型沉管浮运安装成套技术。冯海暴说,仅是这套技术就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

沉管基床整平、沉管浮运与安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两个核心技术施工就这样落在了脱颖而出的一航局二公司头上。刘德进笑着说,确实有些意外,但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抓住了。

沉管隧道滴水不漏创世界奇迹

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是世界首例深埋沉管,也是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在水下近50米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也被视为“技术禁区”,其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

“沉管安装施工团队每一道工序精准操作、一丝不苟,数千次的风险排查为33节沉管及最终接头的成功安装提供坚实保障,创造了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世界奇迹。”林鸣亲赴青岛,将“岛隧先锋”锦旗授予了二公司港珠澳项目团队。

荷兰TEC公司执行总裁汉斯先生评价说,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超越了任何之前沉管项目没有超越过的技术极限,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技术的相对小国发展成为国际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家之一。

解密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