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重庆日报》:近3000重庆人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

2017-2-28
2018-04-17
中国是世界上建桥历史最早、桥梁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连接起内地和香港、澳门的港珠澳大桥,自2009年开建以来,以国际视野、国际能力、国际胸怀,一直备受关注、举世瞩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令我们自豪的是,有近3000重庆儿女参与了这座桥的建设,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属于重庆的骄傲。 通车前夕,重庆日报特派记者到大桥现场实地采访,从今日起,对港珠澳大桥中的重庆元素进行全媒体系列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长达55公里的大桥,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从珠海和澳门呈Y字形一直延伸到香港。这,就是连结香港、珠海、澳门三地,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
值得重庆人民自豪的是,近3000名重庆儿女参与了这座大桥的建设。4月9日,重庆日报记者一行登上这座大桥。
 
风帆塔寓意扬帆起航
 
4月9日早上9:20,重庆日报记者一行从珠海口岸的人工岛驶上港珠澳大桥。
此时,太阳在伶仃洋海面上高高照耀,薄雾弥漫的宽阔海面上,不时有往来的船只,一派生机勃勃。
由于正处于正式通车前的运营调试阶段,桥面空旷,视野开阔。大桥两边整齐竖立的路灯,迎面“跑来”。广阔无垠的海面和不断向前延伸的流线形桥身,和谐相融,让人心襟舒展,活力满满。
前行了七八公里,重庆日报记者一行抵达港珠澳大桥第一个标志性造型处——风帆塔。只见两座高高的风帆塔,如同两面乘风破浪的巨帆,在海上尤为瞩目。
“风帆塔寓意扬帆起航。”同行的中交二航局港珠澳大桥工区副经理游川说,前面还有白海豚塔和中国结塔,都是港珠澳大桥的标志。
 
大桥尽展中国传统文化
 
很快,汽车行驶至大桥中央段。这里,有3个形状类似白海豚凌空跃起的塔座,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灵动可爱。
原来,这里正是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区。白海豚塔取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继续前行,则是2个中国结塔。奇妙的是,分别看这2个塔,每个塔上只有一个中国结。但当汽车在桥面上行驶看到2个塔重合时,就完美地形成了一对中国结的形状。“这正是寓意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携手共进、永结同心之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人士说。
在港珠澳大桥上,这样的中国文化元素还有很多。
约9:40,穿越6.7公里的海底隧道,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东岛。连结海底隧道的西岛和东岛,是2个人工堆砌的岛屿。
从摄影记者航空拍摄的图像上看,东西二岛恰如2个蚝贝,美丽安静。
令人惊叹的是,镶嵌在东岛和西岛广场上的地砖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些不同颜色的地砖,分别在西岛和东岛拼接成‘中’‘华’2个字(小篆体)。”游川说。
在东岛和西岛,还各有两尊青铜柱置放于岛屿的两端,柱子上分别刻有“蛟龙出海”“梦圆伶仃”“铸岛奇迹”“海底绣花”的字样,体现了博大悠久的中华文化。
 
近3000重庆人参与大桥建设
 
“今年元旦,港珠澳大桥举行亮灯仪式时,不少桥梁建设人员举着荧光棒,围着‘中’‘华’2字而立,形成美丽的形状。我站在其中,感觉特别荣耀!”游川自豪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参与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沉管预制、西岛非通航孔桥施工等工作,公司近千名员工在桂山岛和东、西人工岛上,待了六七年时间。
事实上,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的重庆儿女还有不少。如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隧道防灾减灾”工程,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隧道和1/3桥面的铺装工程,负责东西人工岛建设的中交三航公司的一个工作队也有三四百名重庆人……
“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的校友也非常多。”重庆交通大学宣传部负责人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如港珠澳大桥的总体设计负责人孟凡超是1978年毕业于该校桥梁隧道专业的学生,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的高星林,设计“白海豚塔”的广东长达公司港珠澳大桥CB04标总工程师陈儒发,以及负责监理、施工、技术等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均有重庆交通大学各届毕业的校友。
“港珠澳大桥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综合国力的象征,书写出一部不断征服挑战的中国工程建筑史。”著名隧道专家蒋树屏表示,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的重庆人近3000名,这座大桥挑战了很多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很多奇迹和发明专利,参与建设这座桥,也让重庆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
(文章来源2018-04-10,《重庆日报》005版 记者 吴国红 李星婷)
解密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