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国企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

2017-2-28
2018-01-28
中国的新机遇就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机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办公室主任刘鹤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强调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强烈意愿,重申了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该论坛演讲的主旨精神。中国发展提供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是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试图继续扮演的全球角色。当前中国开放的关键特点,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一方面扩大进口,今年年底将在上海举办第一次进口博览会,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和资本继续走出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在不同区域的在地合作。
在走出去的开放进程中,中国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的主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经历了多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中国中小民营企业抓住东欧地区和独联体地区政治剧变形成的商业机会,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将企业和资本网络逐渐拓展到整个欧洲大陆以及亚非拉各国,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阶段,现在民营资本仍然是非常活跃和重要的力量。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经历改革之后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加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巨量的资源等方面的需求,刺激资源、金融等领域的大中型国企走向全球,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商业合作和投资。由于这些大型国企往往体量巨大,投资规模往往较大,与此前阶段中小民营企业在海外的运营颇有不同。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走出去”也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企业在海外的发展都处于摸索阶段,带有很强的自发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三阶段发端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迅速展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配套措施的陆续推出,意味着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开始带有自觉性,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既为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对资本流出的规模和速度有所管控;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信息网络基础,“两眼一摸黑”的情况越来越少见。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长处,各擅胜场。在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国有企业是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在海外的项目运营也在发展和迭代的过程中,与中国国企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相对应,它们在海外的项目的技术含量和资金密集度在不断提升。除高铁之外,中广核等核电建设企业在欧洲包括英国运用“华龙一号”的自主创新技术,建造新一代核电站,中交建等基建企业依托绞吸式挖泥船等大型装备,在港口建设和填海造陆等方面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绩。这些大型国企相对于上个世纪在各种援建工程中勤奋劳作的前辈们,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领先者。
国际化的发展,对于中国大型国企的成长迭代和治理变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瑞士达沃斯谈及国企改革时所指出,中国的国企、央企转型意味着,对内要不断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对外要开放,和世界上著名的公司、企业一起合作。新时代下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和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产品和行业,甚至会有一些更新的、更优秀的企业家的涌现。
国企在国内的跨国合作与在海外的跨国拓展之间,可以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形循环。如今在英国等地建造新一代核电站的中广核集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曾经历过外方全面主导的阶段,工程管理以法国电力公司为主,建筑安装施工以外国承包商为主,99%的设备进口。在经历了做外方的副手和虚心学习的阶段之后,该集团的自主建设能力逐步提升。近年来,此前跨国合作的经验,为其在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开发及欧洲核电站建设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信心基础。
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1月26日01版
解密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