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央广网:为大连湾海底隧道首节沉管“解甲”

2017-2-28
2020-12-11
“沉管底面吸附了密密麻麻的竹胶板,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粘的很牢固,我用手掰了一下根本掰不动。”潜水员刘宽刚从冰冷的海里上来,不等潜水头盔完全摘下就急着汇报情况。

一直等在交通艇上的一航局三公司船舶分公司潜水专家谢鼎听了不禁面色一沉,知道事情可能比想象的复杂,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分公司经理李建坤做了汇报,并对潜水队下达了指令:“立即调拨水下气动铲和空气水射流发泡清洗机过来”

作为世界上单孔跨度最大、结构外包尺寸最大,同时也是仅次于港珠澳大桥的第二长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施工进度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如今在一航人的不懈努力下,首节沉管对接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然而就在此时一个突发状况却让节点工期面临着推迟的压力。
沉管预制过程中为保障其底面的平整度与将来“浮绞”的顺利,常会在沉管与底胎之间用竹胶板铺设一道垫层,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首节沉管按计划被绞移出坞后,现场工作人员却发现本应铺设在底胎上的竹胶板竟大面积“失踪”,项目部立刻上报了这一问题,因此才有了开头潜水员下水的一幕。“这些竹胶板由于长时间受沉管重力挤压,粘黏在了沉管底部,粗略估算有近1000块之多,就像是沉管穿了层铠甲一样。”有着丰富水下作业经验的谢鼎形象地比喻着现场情况。
症结虽然找到了,但如何解决又成了新问题,根据项目合作方烟台打捞局的调查和推算,想完全处理干净至少得90天,这可愁坏了项目管理团队,眼见节点工期在即哪能等得起这么久,情急之下立即联系了同样参建该项目的船舶分公司征询意见。“提供专业的技术力量是分公司的责任,敢打硬仗是分公司的作风,我们一定竭尽所能,全力保障工期顺利进行。”明知事情不易,李建坤仍然选择迎难而上。
拆除工作正式开始,分公司两组“全副武装”的潜水员就携带空气水射流发泡清洗机和水下气动铲下潜至沉管底面开始作业。两台设备都是以高压空气驱动,分别通过压射水流和往复催动铁铲来实现做功。但由于竹胶板本身厚度仅有1公分,射出的水流很难在其断面建立起压力,而气动铲虽然频率高但力道弱,所以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经过潜水员一天的“奋战”也只拆除了45块竹胶板,尽管速度已经不慢,可仍是不够理想。
“要不咱们试试用撬棍?”晚上潜水班组几个人正在商量如何能提高工效的时候,调度李吉平突然有了灵感。“可以试试,既然高科技不行,咱不如试试土办法。”谢鼎对这个提议表示了认可。紧接着几个人又趁热打铁,制定了在沉管底部横向拉一条绳,两组潜水员从绳子两头对向进行作业,此法不仅能避免遗漏还可以更大程度保障安全。
翌日,携带着撬棍的潜水员再次潜入昏暗的水底,一边在防水手电的照射下瞄准“目标”,一边奋力用撬棍一下一下铲除着沉管底部的“铠甲”。此时的大连已进入冬季,虽然穿了防寒衣但冰凉的海水仍不免让潜水员感受到刺骨的寒冷,可这些他们都无暇顾及,“保障施工进度”几个字像一团火焰,在他们心里燃烧着。“左侧一块脱落”,“右侧一块脱落”,“左侧……”高频对讲机里潜水员的声音不断传来,工作人员认真的在本上记录着竹胶板脱落的块数。“今天共计清除竹胶板137快,效率比昨日提升了三倍多。”听了记录人员的报告,李建坤满意的点点头。
作业进度的有效推进极大鼓舞了全体人员,而就在大家准备一鼓作气的时候又有新状况阻碍在了面前。靠近沉管中心位置的一块竹胶板由于粘黏过于牢固且不好发力,导致潜水员试了很多次都没能成功拆除,眼看时间流逝,大家心里都焦急起来。“想办法撬起它一个角,使用钩锁勾住后再安排陆地人员一起往外拉。”海上交通船内,李建坤成立了临时指挥所,迅速组织研讨并制定措施。几分钟后,伴随着陆地人员齐力拉动绳索的口号,对讲机里终于传出“掉下来啦”的激动喊声。
在全体人员的协同合作下,分公司最终仅用3天半时间就清理竹胶板670余快,期间更是创下单日清理200块的成绩,以近乎十倍的速度超前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节点工期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助力。
当疲惫的潜水员脱下厚重的装备靠在船边休息的时候,晚霞映红了大连湾的海面,也给正在天空盘旋的海鸥镀上了一层红衣,它们似乎对这场水下攻坚战完全不知情。而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航人似这般用拼搏与奋进书写的故事还在持续上演。
(文章来源:央广网2020年12月10日)


解密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