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近半数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竞争力持续上升

2017-2-28
2018-06-15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发展合作的优先领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日前在澳门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以“让发展可及”为主题,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情况。
《白皮书》分析了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竞争力情况,在56个有数据的经济体中,过去6年里有25个经济体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呈持续上升或止跌回升状态,有15个经济基础设施竞争力保持了稳定。分析显示,中国的基础设施竞争力在全球居于高竞争力集团,在交通领域优势尤其明显,得分达到5.1分(沿线经济体平均得分为3.78分),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互补潜力。
《白皮书》指出,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中,“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包括蒙内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正在显现,项目建设也带动了本地的就业,许多基建项目本地化用工比例达到30%-60%,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提升了当地的工业化能力,培养了产业工人和企业管理团队。此外,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在内的国际企业也在基础设施的价值链中多方参与,共享基建合作的机遇。
《白皮书》认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合作也存在不少挑战。基础设施的开发需要嵌入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许多东道国来说,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因而难以形成稳定的政策共识并付诸坚定的行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缺乏能力来支持投资、管理和运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国际发展合作体系也存在短板,难以动员足够的资源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更广泛的基础设施投资。对不少中国企业来说,对“一带一路”也存在理解偏误,一些新出海的企业缺乏对东道国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此外,多数基础设施项目缺乏科学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这也影响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良好沟通。
《白皮书》指出,为使“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行稳致远,各方既要有历史理性,也要有历史耐性。中国与各国需要加强战略沟通,立足自身国情寻找合作的落脚点,政府、企业和社会部门需要加强协同,对合作项目开展可靠的影响评估,创新合作的机制,完善投融资模式,扩大利益共同体。
据了解,《白皮书》基于两家机构联合开展的同名课题研究,在过去两年里,联合课题组调研了9个“一带一路”沿线及域外国家,与80多家中外企业、20余家国际机构和智库机构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中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在建基础设施项目近20个。国际领先的工程机械企业卡特彼勒公司支持了该课题研究。
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6月14日
解密无效